昆明禄劝汤郎乡:把好“四个关” 厚植村级“雏雁”队伍建设-世界今日讯
(资料图)
近年来,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蒙乡汤郎乡将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增强村级组织生机活力的有力抓手,以锻造一支“勤学习、善谋划、能落实”的干部队伍为目标,织牢织密“精心选、全面育、强化管、优先用”聚能网络,搭建培养管理绿色通道,为乡村振兴蓄好“源头活水”。
把好“选人关”,强化源头储备“选好苗”。充分挖掘农村人才资源,按照“村选人、乡审核,村用人、乡考核”的原则,紧扣选贤任能,抓住关键环节,严把选人质量关,科学辨才识才,把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团结协作强“三化三强”作为选人用人主要标准,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公开“招贤”,吸收25名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在外“能人”、致富带头人、回乡大学生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数据库,探索建立“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培养机制。
把好“培育关”,强化能力培养“施好肥”。依托乡级党校“主阵地”,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纳入村“两委”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办班、专题辅导方式对基层党建、政策法规、基层治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重点内容进行专题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和致富带富能力。将远程教育站点作为培训“主引擎”,通过智慧党建、学习强国等载体,推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教育培训走向“微型化”“日常化”,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实施“青苗培育”工程,从乡领导干部、站所业务骨干、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中挑选25名帮带导师,进行一对一结对培养帮扶,为其开“小灶”,备“精粮”,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传帮带工作体系。
把好“管理关”,强化从严管理“修好枝”。严格考核管理,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乡一库”的总体布局,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数据库,统一由乡组织办专管,定期将个人信息、推优材料、年度培养锻炼结果记录到个人档案,作为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强化动态管理,按照“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动态调整”原则,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在平时、严在平时,用在平时”,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庸懒散拖、阻碍事业发展的,坚决果断调整处理,严格落实不适任退出机制。同时,按照“凡进必审”要求,补充吸纳新涌现出的优秀人才,确保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数量、质量和结构动态平衡。
把好“用人关”,强化选拔任用“用好材”。村组是为民服务的“前线”,是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通过运用“三个工作法”,把村级后备干部放到先锋创建、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壮大、社会治理等急难岗上“摸爬滚打”,充分发挥“智慧囊”“勤务兵”作用,为基层、群众精准把脉,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切实做到“心中有弦、手上有招”。同时,按照“能上能下”用人机制,每年由乡党委牵头开展“三个回头”(回头听民声、回头看发展、回头验成效)工作,对村级后备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和现场考评,优先推选条件成熟、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级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2021年换届以来,汤郎乡先后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人,20名年轻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
云南网通讯员 孟俊丰